福音心語

 

你們是世上的光。城造在山上,是不能隱藏的。人點燈,不放在斗底下,是放在燈台上,就照亮一家的人。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,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,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。(馬太福音5:14-16)

意義:我們也要努力發光,照亮他人,關懷他人。不要成為黯淡無光,灰灰慍慍的成員。

 

只是我告訴你們:凡向弟兄動怒的,難免受審判(註:有古卷在“凡”字下添“無緣無故地”五字)。凡罵弟兄是拉加的,難免公會的審斷;凡罵弟兄是魔利的,難免地獄的火。
所以,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,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,就把禮物留在壇前,先去同弟兄和好,然後來獻禮物。(馬太福音5:22-24)

意義:和朋友和好很重要。若有懷怨,儘快冰釋前嫌吧。

 

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,就剜出來丟掉,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,不叫全身丟在地獄裡; 若是右手叫你跌倒,就砍下來丟掉,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,不叫全身下入地獄。(馬太福音5:29-30)

意義:要盡一切力量抵抗罪。盡力除去會令自己犯罪的東西。

 

你們要小心,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,故意叫他們看見;若是這樣,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。
所以,你施捨的時候,不可在你前面吹號,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裡和街道上所行的,故意要得人的榮耀。我實在告訴你們: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。 你施捨的時候,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; 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,你父在暗中察看,必然報答你(註:有古卷作“必在明處報答你”)。(馬太福音6:1-14)

意義:不可假冒偽善,四處吹噓。行善的動機應單純:就是純粹想行善,想別人快樂,僅此而已。

你們饒恕人的過犯,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; 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,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。 (馬太福音6:14-15)

意義:想別人饒恕自己,自己也必須饒恕人。人人都有過,自己都要別人饒恕。哪有要人饒恕自己但自己卻不饒恕別人的道理?請行出包容的第一步!

 

你們不要論斷人,免得你們被論斷。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,也必怎樣被論斷;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,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。
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,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?你自己眼中有梁木,怎能對你弟兄說『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』呢?你這假冒為善的人!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,然後才能看得清楚,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。 (馬太福音7:1-5)

意義:批評別人之餘也要批評自己。最好是先批評自己,嚴以待己,寬以待人。

 

無論何事,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待人,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。 (馬太福音7:12)

意義:記著這句,自然會待人好。

 

凡稱呼我‘主啊,主啊’的人,不能都進天國;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,才能進去。(馬太福音7:21)

意義:行動比話語遠遠重要。

 

所以,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,好比一個聰明人,把房子蓋在磐石上。 雨淋,水沖,風吹,撞著那房子,房子總不倒塌,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。 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,好比一個無知的人,把房子蓋在沙土上。 雨淋,水沖,風吹,撞著那房子,房子就倒塌了,並且倒塌得很大。(馬太福音7:24-27)

意義:我們的行為應建基於好的原則,方能堅如磐石。以我之見,包容、心思、親和、尋優、感恩都是好原則。

 

耶穌還對眾人說話的時候,不料,他母親和他弟兄站在外邊,要與他說話。 有人告訴他說:「看哪,你母親和你弟兄站在外邊,要與你說話。」
他卻回答那人說:「誰是我的母親?誰是我的弟兄?」 就伸手指著門徒說:「看哪,我的母親,我的弟兄。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,就是我的弟兄、姐妹和母親了。」(馬太福音12:46-50)

意義:人人皆兄弟姐妹,快消除芥蒂,互助互愛吧。

 

到了希律的生日,希羅底的女兒在眾人面前跳舞,使希律歡喜。 希律就起誓,應許隨她所求的給她。 女兒被母親所使,就說:“請把施洗約翰的頭放在盤子裡,拿來給我。” 王便憂愁,但因他所起的誓,又因同席的人,就吩咐給她。 ]於是打發人去,在監裡斬了約翰,把頭放在盤子裡,拿來給了女子,女子拿去給她母親。(馬太福音14:6-11)

意義:我們不應隨意起誓或作出承諾。我們也應擇善而固執,不應該像希律般擇惡而做錯事。

 

耶穌就叫了眾人來,對他們說:「你們要聽,也要明白。 入口的不能污穢人,出口的乃能污穢人。」(馬太福音15:10-11)

意義:思想和言語清潔遠比衛生重要。這是兩個不同層次的東西。

 

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,他在天國裡就是最大的。 (馬太福音18:4)

意義:赤子的心最重要。

 

那時,彼得進前來,對耶穌說:“主啊,我弟兄得罪我,我當饒恕他幾次呢?到七次可以嗎?” 耶穌說我對你說:不是到七次,乃是到七十個七次。」(馬太福音18:21-22)

意義:包容的極至。我們仍恨著某人嗎?我們原諒了他七十個七次了嗎?

 

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嗎?因為我作好人,你就紅了眼嗎? (馬太福音20:15)

意義:不要因為別人做了好人,就眼紅妒忌,這是小人心態。要多尋優。

 

正如人子來,不是要受人的服事,乃是要服事人,並且要捨命,作多人的贖價。(馬太福音20:28)

榜樣:不要等人服事,先服事人。盡力付出愛、心思、關心和聆聽。

 

他們也要回答說:「主啊,我們甚麼時候見你餓了,或渴了,或作客旅,或赤身露體,或病了,或在監裡,不伺候你呢?」
王要回答說:「我實在告訴你們:這些事你們既不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,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。」(馬太福音25:44-45)

意義:要照顧弱小。

 

馬可福音

耶穌聽見,就對他們說:「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,有病的人才用得著。我來本不是召義人,乃是召罪人。」(馬可福音2:17)

榜樣:耶穌願意跟罪人交往,跟討厭的人交往,並幫助他們。

 

凡因你們是屬基督,給你們一杯水喝的,我實在告訴你們:他不能不得賞賜。(馬可福音9:41)

意義:這證明非教徒也會得到賞賜。引申出去亦代表非教徒不一定會受永死。因為如果最後是永死,那要賞賜來都沒有意義,結果沒有賞賜,違反了這句的承諾。由於好人的人通常都曾待基督徒好,所以好人都會獲得賞賜。

 

凡使這信我的一個小子跌倒的,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,扔在海裡。(馬可福音9:42)

意義:陷害人,使人跌倒的壞人,都會被扔在海裡。不管他是不是基督徒。這節經文和上節經文呼應,說明好人與否比是基督徒與否重要。

 

有人帶著小孩子來見耶穌,要耶穌摸他們,門徒便責備那些人。 耶穌看見就惱怒,對門徒說:「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,不要禁止他們,因為在 神國的,正是這樣的人。 我實在告訴你們:凡要承受 神國的,若不像小孩子,斷不能進去。」於是抱著小孩子,給他們按手,為他們祝福。(馬可福音10:13-16)

意義:赤子的心最重要。

 

有一個文士來,聽見他們辯論,曉得耶穌回答得好,就問他說:「誡命中哪是第一要緊的呢?」
耶穌回答說:「第一要緊的就是說:『以色列啊,你要聽!主我們神是獨一的主。 你要盡心、盡性、盡意、盡力愛主你的 神。』 其次就是說:『要愛人如己。』再沒有比這兩條誡命更大的了。」(馬可福音12:28-31)

意義:愛人如己,是我們最大的誡命。記得,只要愛,不要恨。

 

耶穌對銀庫坐著,看眾人怎樣投錢入庫。有好些財主往裡投了若干的錢。 有一個窮寡婦來,往裡投了兩個小錢,就是一個大錢。
耶穌叫門徒來,說:“我實在告訴你們:「這窮寡婦投入庫裡的,比眾人所投的更多。因為,他們都是自己有餘,拿出來投在裡頭,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,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。」(馬可福音12:41-44)

意義:奉獻的價值並不在乎奉獻的數量,而是在乎奉獻的心態。

 

路加福音

約翰回答說:「有兩件衣裳的,就分給那沒有的;有食物的,也當這樣行。」(路加福音3:11)

意義:和不幸的人分享,帶給他們溫飽。

 

有一天,耶穌教訓人,有法利賽人和教法師在旁邊坐著,他們是從加利利各鄉村和猶太並耶路撒冷來的。主的能力與耶穌同在,使他能醫治病人。有人用褥子抬著一個癱子,要抬進去放在耶穌面前, 卻因人多,尋不出法子抬進去,就上了房頂,從瓦間把他連褥子縋到當中,正在耶穌面前。
耶穌見他們的信心,就對癱子說:「你的罪赦了。」(路加福音5:17-20)

榜樣:有些人未能自救。但只要周圍的人夠熱心,肯幫忙,他就可能得救了。

 

只是我告訴你們這聽道的人,你們的仇敵,要愛他!恨你們的,要待他好! 咒詛你們的,要為他祝福!凌辱你們的,要為他禱告! 有人打你這邊的臉,連那邊的臉也由他打。有人奪你的外衣,連裡衣也由他拿去。 凡求你的,就給他。有人奪你的東西去,不用再要回來。 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待人。(路加福音6:27-31)

意義:這裡包含的愛和包容非常偉大。

 

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,有甚麼可酬謝的呢?就是罪人也愛那愛他們的人。 你們若善待那善待你們的人,有甚麼可酬謝的呢?就是罪人也是這樣行。 你們若借給人,指望從他收回,有甚麼可酬謝的呢?就是罪人也借給罪人,要如數收回。 你們倒要愛仇敵,也要善待他們,並要借給人不指望償還,你們的賞賜就必大了,你們也必作至高者的兒子,因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。你們要慈悲,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。(路加福音6:32-36)

意義:只愛愛自己的人,那根本和壞人無異,壞人也會愛愛自己的人。要連不愛自己的人也愛,才值得嘉獎,才是高層次的愛。借錢當送錢,不顧錢財才顯真愛。

 

人若賺得全世界,卻喪了自己,賠上自己,有甚麼益處呢?凡把我和我的道當作可恥的,人子在自己的榮耀裡,並天父與聖天使的榮耀裡降臨的時候,也要把那人當作可恥的。(路加福音9:25-26)

意義:不能喪失自己。任何情況、遇有再大引誘都不能。甚麼是自己呢?我認為就是《李天命的思考藝術》提及的「寸心上帝」,又或是自己的良心和良知。沒有事物比良心良知更重要,喪失了的人都是可恥的。

 

約翰說:「夫子,我們看見一個人奉你的名趕鬼,我們就禁止他,因為他不與我們一同跟從你。」
耶穌說:「不要禁止他,因為不敵擋你們的,就是幫助你們的。」(路加福音9:49-50)

意義:這是尋優態度。

 

有一個律法師起來試探耶穌,說:「夫子,我該做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?」
耶穌對他說:「律法上寫的是甚麼?你念的是怎樣呢?」
他回答說:「你要盡心、盡性、盡力、盡意愛主你的 神;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。」
耶穌說:「你回答的是。你這樣行,就必得永生。」(路加福音10:25-28)

意義:記得要盡心、盡性、盡力、盡意愛你的朋友,你身邊的人。

 

「沒有人點燈放在地窨子裡或是斗底下,總是放在燈臺上,使進來的人得見亮光。 你眼睛就是身上的燈。你的眼睛若瞭亮,全身就光明;眼睛若昏花,全身就黑暗。 所以,你要省察,恐怕你裡頭的光或者黑暗了。 若是你全身光明,毫無黑暗,就必全然光明,如同燈的明光照亮你。」(路加福音10:33-36)

意義:若你眼睛光亮,常常尋優,看著優點,自然身心愉悅。若你眼睛昏花,專門尋缺,自然不會快樂,久而久之甚至會生起排斥他人心理,全身墮入黑暗當中。

耶穌又對門徒說:「所以我告訴你們: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,為身體憂慮穿甚麼; 因為生命勝於飲食,身體勝於衣裳。 你想,烏鴉也不種也不收,又沒有倉又沒有庫, 神尚且養活牠。你們比飛鳥是何等地貴重呢! 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(註:或作“使身量多加一肘呢”)? 這最小的事,你們尚且不能做,為甚麼還憂慮其餘的事呢?」(路加福音12:22-26)

意義:不要過分憂慮衣食。而且憂慮也於事無補。

 

耶穌見所請的客揀擇首位,就用比喻對他們說:「你被人請去赴婚姻的筵席,不要坐在首位上,恐怕有比你尊貴的客被他請來;那請你們的人前來對你說:‘讓座給這一位吧!’你就羞羞慚慚地退到末位上去了。 你被請的時候,就去坐在末位上,好叫那請你的人來對你說:‘朋友,請上座。’那時,你在同席的人面前就有光彩了。 因為,凡自高的,必降為卑;自卑的,必升為高。」(路加福音14:7-11)

意義:謙卑的人才是成功的人。自高自大,總有一日要面對摔下來的劇痛。

 

耶穌又對請他的人說:「你擺設午飯或晚飯,不要請你的朋友、弟兄、親屬和富足的鄰舍,恐怕他們也請你,你就得了報答。 你擺設筵席,倒要請那貧窮的、殘廢的、瘸腿的、瞎眼的,你就有福了! 因為他們沒有甚麼可報答你。到義人復活的時候,你要得著報答。」(路加福音14:12-14)

意義:助人不望報答,才是高層次的助人。

 

約翰福音

耶穌回答說:「凡喝這水(井裡的水)的,還要再渴; 人若喝我所賜的水,就永遠不渴。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,直湧到永生。」(約翰福音4:13-14)

意義:肉體上的口渴不能解,但心靈上的口渴卻可以解。解渴之道就是吸納好的原則引為己用,例如包容、心思、親和、尋優和感恩。人人的原則可以不同。

 

行善的,復活得生;作惡的,復活定罪。(約翰福音5:29)

意義:這句和佛教概念相似,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,而非只有教徒才得救,排除異己。

 

文士和法利賽人帶著一個行淫時被拿的婦人來,叫她站在當中。 就對耶穌說:「夫子,這婦人是正行淫之時被拿的。 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們,把這樣的婦人用石頭打死。你說該把她怎麼樣呢?」
他們說這話,乃試探耶穌,要得著告他的把柄。
耶穌卻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。 他們還是不住地問他,耶穌就直起腰來,對他們說:「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,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。」 於是又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。
他們聽見這話,就從老到少一個一個地都出去了,只剩下耶穌一人,還有那婦人仍然站在當中。(約翰福音8:3-9)

意義:責難別人前,也要先問問自己的過失。誰人無過?不要怒,要恕。

 

耶穌哭了。(約翰福音11:35)

意義:下次再有人說哭是弱者行為,你就告訴他耶穌也會哭。如果哭可以說成是弱者行為,那從來不哭也可以說成是死物行為。

 

耶穌洗完了他們的腳,就穿上衣服,又坐下,對他們說:我向你們所做的,你們明白嗎? 你們稱呼我夫子,稱呼我主,你們說的不錯,我本來是。 我是你們的主,你們的夫子,尚且洗你們的腳,你們也當彼此洗腳。 我給你們作了榜樣,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。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:僕人不能大於主人,差人也不能大於差他的人。(約翰福音13:12-16)

榜樣:耶穌為門徒洗腳。這是眾生平等的信念,緊記,人人都是人,應以待己的態度待之,那就不會變得兇殘成性,自私自利。



「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,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;我怎樣愛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相愛。 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,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。」(約翰福音13:34-35)

意義:甚麼是基督教,這裡點了出來:就是教徒都有彼此相愛的心,那就顯明是基督教了。因此,基督教可以說是愛的宗教。